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全校各专业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理论课程。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历代的圣者、智者应对种种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的创新思维和独特经验,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国粹九讲》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则是与当下生活、社会实现对接,拓展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视野和角度,启示他们面对各种问题时应具有的分析力、洞察力、判断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促使成功素质的养成。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国粹的基本内容。课堂教学配合阅读分析相关作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学生独立地分析评述当代的一些社会现象,学习国学经典中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国粹知识,传承国粹精神,使他们学会待人处事,提高其品行修养和人文素质。
三、课程类别
全校公共必修课
四、课程学分
1个学分
五、课程学时
16个学时
六、课程开课学期
大学二年级
七、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讲 哲学
第一节 儒家学说
一、孔子及儒学
二、《论语》
三、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老庄道学
一、道家的主要思想
二、《道德经》、《庄子》等
三、道家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孙子等兵家
一、孙子、孙膑及兵学
二、《孙子兵法》
三、兵家思想的影响
第二讲 宗教
第一节 道教概述
一、道教的产生
二、道教经书及其主要思想
三、道教的影响
第二节 佛教概述
一、佛教的产生
二、佛教经书及其主要思想
三、佛教的影响
第三讲 文史
第一节 诗经与楚辞
一、风、雅、颂
二、赋、比、兴
三、诗经对后世反诗、民歌、宫廷诗赋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先秦散文与辞赋
第三节 唐诗
一、唐诗十大家
二、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唐诗举要
三、唐诗的国际影响
第四节 宋词
一、宋词两派与八大家
二、苏东坡、辛弃疾、李煜、李清照宋诗举要
三、宋词对民间歌赋创作的影响
第五节 元杂剧(元曲)
一、元杂剧(元曲)四大家
二、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元杂剧(元曲)举要
三、元杂剧对世界戏剧创作的影响
第六节 明清小说(章回小说)
一、明清小说六大家
二、曹雪芹与《红楼梦》
三、与《红楼梦》并称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四、明清小说对世界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七节 中国古代史学
第四讲 艺术
第一节 书法
一、书法的类别
二、著名书法家及其独特技法
三、书法名作名帖举要(《兰亭序》、《钦定三希堂法帖》等)
第二节 国画
一、国画的主要类别
二、著名画家及其独特技法
三、名画举要(《洛神赋》、敦煌壁画、《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
第三节 建筑
一、建筑风格的主要派系
二、著名建筑(都江堰、阿房宫、黄鹤楼、长城、滕王阁、故宫等)
第四节 园林
一、园林风格的主要派系
二、著名园林(颐和园、圆明园、苏州园林等)
第五节 京剧
一、京剧脸谱
二、京剧唱腔
三、京剧的主要流派
四、京剧代表作(《贵妃醉酒》、《鸿门宴》等)
第五讲 科技与文化
第一节 科技
一、古代著名科学家
二、重大科技创造和发明(四大发明、历法、浑天仪等)
三、著名科技论著(《墨子》、《开工天物》、《齐民要术》、《梦溪笔淡》等)
四、国艺(青铜器、金鼎、玉器、陶瓷、景泰蓝、石雕、丝绸加工、名绣等)
第二节 文化
一、科举制
二、著名专属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蓝田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殷墟文化、三星堆文化等)
三、地域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西域文明等)
四、文化典籍【《四书五经》、《周易》(包括《易》、《易经》)、《说文解字》(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二十四史(包括《史记》)、《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蒙学读本、处世读本、《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康熙字典》(1716年)、《四库全书》(1782年)等】
五、私塾、书院等
六、雅俗文化(对诗、对联、对歌、灯谜)
七、文物遗产(汉丝、莫高窟、编钟、兵马俑、乐山大佛、龙门石窟等)
第六讲 中医
第一节 著名中医学家及其医学论著
一、《黄帝内经》
二、扁鹊与《内经》、《外经》
三、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四、华佗与《青囊经》
五、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第二节 中医理论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三、经络学说
第三节 著名疗法
一、针灸
二、拔罐
三、刮砂
第四节 中药
一、中药原理
二、中药的治疗特点
三、中药功效
第五节 保健养生
一、气功
二、按摩
三、足疗
第七讲 饮食文化
第一节 食文化
一、中国菜的特点
二、中国烹饪技术
三、主要菜系
四、中国餐具
第二节 酒文化
一、中国酒席
二、中国名酒(杜康、杏花村、茅台、五粮液等)
第三节 茶文化
一、陆羽与《茶经》
二、中国茶馆
三、中国名茶(龙井、铁观音、普洱茶等)
第八讲 民俗文化
第一节 重大礼仪礼节
一、孝、悌
二、冠礼
三、笄礼
四、代表性的民族婚礼
五、代表性的民族葬礼
六、少数民族重大礼仪(维吾尔族贴面礼等)
第二节 民俗
一、汉民族主要风俗
二、少数民族主要风俗
三、重大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第九讲 武术与杂技
第一节 中国武术流派及代表
一、太极拳及其宗师
二、少林拳及其名师
三、南拳及其名师
四、北腿及其名师
五、八卦拳及其名师
六、罗汉拳及其名师
七、醉拳及其名师
第二节 中国武术的世界性影响
第三节 中国杂技分类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