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创新素质培育》(Innovation Suzhi Cultivation)
课程编号:109310004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课程类别:创新创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2018级全校本科专业
开设学期:理工类专业开设在第五学期;文商和艺术类专业开设在第六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创新创业中心
二、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障碍、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精确性、敏捷性及变通性,激活其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使其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和创新方法的使用;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对一些研究领域保持好奇心和探求欲,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创新素质培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课程教学要求
教师要求熟悉创新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以教材为依托,查阅相关资料,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并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在平时教学中加强教学管理,课后进行自我小结,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改进教案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要求课前学习老师推荐的学习资源,认真完成布置的三习题,熟悉当天的课程内容,带着问题上课。课中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参与教学讨论互动。课后能进一步拓展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学单元名称
|
学时(理论/实践)
|
第一单元
|
创新概述
|
4(4/0)
|
第二单元
|
创新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
4(2/2)
|
第三单元
|
创新思维障碍
|
2(2/0)
|
第四单元
|
创新思维与训练
|
10(4/6)
|
第五单元
|
创新方法与训练
|
10(2/8)
|
*
|
期末考试
|
2(2/0)
|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创新概述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的内涵及创新的类型和意义,对创新相关概念进行区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单元教学要求】
教师要求熟悉创新的内涵及创新的类型和意义。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案例分析、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创新相关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活动,并及时进行评阅反馈。课后进行自我小结,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要求掌握创新的内涵及创新的类型和意义,能对创新的相关概念进行区分。课前主动学习老师推送的学习资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三习题,熟悉当天的课程内容。课中主动提问,参与教学讨论互动。课后主动拓展知识,积极关注最新的前沿科技动态。
【主要内容】
1.创新的含义
(1)广义上的创新
(2)狭义上的创新
2.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3.创新相关概念比较
(1)发现与发明
(2)创造与创意
4.创新的分类
(1)按创新内容分类
(2)按创新中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分类
(3)按创新过程分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讲解创新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素质,提高个人创新能力。
2.通过对创新概念和相似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区分创新、发现、发明、创造、创意五个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到底什么是创新。
3.通过讲解创新的不同分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生活中遇到的创新事物、案例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并意识到创新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开设创新素质培育课程的含义,特别是创新教育对大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2.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项目】
无
第二单元 创新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创新能力的内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意识到 “创新者需具备创新素质”的道理,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
【单元教学要求】
教师要求熟悉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采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品格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活动,并及时进行评阅反馈。课后进行自我小结,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要求掌握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主要构成。课前主动学习老师推送的学习资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三习题,熟悉当天的课程内容。课中主动提问,参与教学讨论互动。课后能主动查找案例,分析创新者所具有的创新素质并进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提升自身的创新素质。
【主要内容】
1.创新精神
(1)创新精神概述
(2)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训练
2.创新品格
(1)创新品格概述
(2)创新品格的培养与训练
3.创新能力
(1)创新能力概述
(2)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4.创新素质训练
分析案例中创新者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创新精神的含义及其表现方面。
2.创新品格的含义及其构成。
3.创新能力的含义及其构成。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悉创新素质的构成,掌握创新素质的自我培养途径与方法,参与人人创新实践。并能对案例中创新者的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创新素质训练
项目类型:单项型技能实训
项目内容:分析案例中创新者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
项目方法: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进行创新精神、创新品格与创新能力培养与训练。每位学生撰写训练报告,教师认真阅读,做出评估,掌握学情。
第三单元 创新思维障碍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思维定势的内涵,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突破思维定势,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教师要求熟悉思维定势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熟悉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征,熟悉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各自的特点。采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活动,并及时进行评阅反馈。课后进行自我小结,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要求掌握思维定势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掌握创新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方式及其特点。课前主动学习老师推送的学习资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三习题,熟悉当天的课程内容,积极思考。课中主动提问,参与教学讨论互动。课后根据自身障碍类型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训练,克服自身障碍,培养创新思维模式。
【主要内容】
1.思维定势
(1)思维的概念
(2)思维定势的概念
(3)思维定势的两面性
2.几种常见的思维定势与训练
(1)经验思维定势与权威思维定势
(2)从众思维定势与自我中心思维定势
(3)直线思维定势与点状思维定势
(4)惰性思维定势
3.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1)奇思妙想与稚而不嫩
(2)懒而不惰与外行成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思维定势的讲解,使学生熟悉思维定势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2.通过对各种类型创新思维障碍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认识自身存在哪些类型的创新思维障碍。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创新思维障碍的学习,突破思维定势,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项目】
无
第四单元 创新思维与训练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内涵和特征。利用案例对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进行讲解,通过创新思维训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教师要求熟悉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征,熟悉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各自的特点。采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活动,并及时进行评阅反馈。课后进行自我小结,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要求掌握创新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方式及其特点。课前主动学习老师推送的学习资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三习题,熟悉当天的课程内容。课中主动提问,参与教学讨论互动。课后主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方式。
【主要内容】
1. 创新思维概述
(1)创新思维的概念
(2)创新思维的特征
2.常用创新思维介绍
(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2)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
(3)越障思维与求异思维
(4)超前思维与创意思维
3.创新思维训练
采用问答+判断+案例分析等组合式题型进行思维训练,每位学生撰写训练报告,老师认真阅读,做出评估,掌握学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案例对创新思维概念和特征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方式与一般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通过创新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小训练和创新测验,使学生更好地自我审视,看自己是否具备创新思维。
2.对常用创新思维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常用的创新思维有哪些。在认识的基础上,以案例为载体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创新思维的特点,掌握各种创新思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创新。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创新思维训练,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创新思维训练
项目类型:单项型技能实训
项目内容:针对创新思维方式,布置相应实训题目。
项目方法:采用问答+判断+案例分析等组合式题型进行思维训练,每位学生撰写训练报告,老师认真阅读,做出评估,掌握学情。
第五单元 创新方法与训练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方法的内涵。利用案例对几种常见的创新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创新方法及其步骤,能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教师要求熟悉创新方法的概念及其特点,熟悉几种常见的创新方法及其列举。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布置实训题目对学生进行创新方法训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创新方法及其步骤,能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活动,并及时进行评阅反馈,对学生的创新产品设计进行指导。课后进行自我小结,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改进教案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要求掌握创新方法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几种常见的创新方法及其方法列举,掌握不同的创新方法及其步骤,能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课前主动学习老师推送的学习资源,认真完成布置的三习题,熟悉当天的课程内容。课中主动提问,参与教学讨论互动。课后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之处,积极进行创新设计。
【主要内容】
1. 创新方法概述
(1)方法的概念
(2)创新方法的概念
(3)创新方法的特点
2.常用创新方法介绍
(1)观察发现法与列举法
(2)类比创新法与组合创新法
(3)设问创新法与智力激励法
3.创新方法训练
学生根据所学的创新方法知识,选好创新对象,提出改进措施,进行创新,设计出一种创新产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创新方法、了解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明白创新方法在创造活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创新方法及其步骤,能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
3.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几种常用的创新方法如观察发现法、列举法、类比创新法、组合创新法、设问创新法、智力激励法等,了解各种创新方法的原理及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常用创新方法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运用创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编制创新设计方案
项目类型:综合技能实训
项目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方案设计,创新设计方案中需包括设计名称、设计目的和功能、设计运用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原理、设计结构图和此项设计做成实物需用材料。
项目方法:采用汇报+问答+判断等组合式题型进行创新方法训练,每位学生编制一个创新设计方案,并在班级中用PPT进行展示,老师和学生认真听取汇报,做出评估。
五、 测评方式
1.平时测评方式及权重:
由理论课程测评和实践课程测评两部分构成,各占50%。
理论课程测评:考勤10 %,预(复)习测评20%,作业30 %,课堂讨论30%,课堂表现10%。
实践课程测评:预习20%,操作技能80%。
2.期末测评方式及权重:
笔试开卷,权重100%。
3.总评方式: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六、 建议选用教材
1.吕丽等:《创新思维—原理·技巧·实训》(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
2.王亚东等:《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七、 参考资料
1.陈工孟:《创新思维训练与创造力开发》,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年。
2.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新世界出版社,2016年。
3.鲁百年:《创新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方法论及实践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4.吴寿仁:《创新思维力》,新华出版社,2015年。
5.李天阳:《一本书读懂互联网+》,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年。
6.沃格尔:《创新思维法—打破思维定式,生成有效创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
7.史蒂夫·乔布斯:《世界名人创新创业演讲—打破常规》,青岛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