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
(1)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繁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发达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
(2)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领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对于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的同时,应用对策研究显著增强。在传统学科继续发展的同时,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快速发展。逐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涌现出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推出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成果。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对新的时代课题,肩负新的历史任务。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阐述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迫切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迫切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4)与时代和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有许多不适应。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理论研究和教材及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成果转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经费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理论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因此,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
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
(5)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6)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鼓励大胆探索,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
(7)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中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
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
(8)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材体系,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9)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学科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要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原则,加强传统学科建设,使传统学科增强活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积极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使之成为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生长点,带动哲学社会科学的更新发展,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10)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要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应用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对策研究。要重点扶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的研究项目,扶持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研究项目,扶持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项目,扶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项目。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11)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是十分重要的。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扩大优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优秀成果更多更及时地应用于实际。要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
(12)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建设。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有利于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活力的引导机制;形成既能有效整合资源,又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调控机制。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各单位的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方式,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形成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强的运行机制。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立法工作。
(13)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对外开放。要扩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注意引进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方法、管理经验。把我国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推向世界是哲学社会科学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上的影响。要翻译介绍一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注重选拔政治思想素质好、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出国交流。在扩大哲学社会科学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照抄照搬、食洋不化的现象,坚决抵制反动、腐朽的思想文化的侵蚀。
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14)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要立足新的实践,加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工作,准确阐述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5)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对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至关重要。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建设,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发展。
(16)组织编写全面反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等学科的教材,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要进一步改进邓心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骨干。
五、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
(17)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要整合研究力量,优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配置。国家级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点高等学校主要承担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及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并努力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要逐步实行课题研究招标制,形成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的研究机制。
(18)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改革。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推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聘用制,把学术造诣高、讲课效果好的专家学者吸引到教学第一线。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规划和审定工作,重点教材要统一组织编写。
(19)深化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体制改革。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规划工作,制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五年研究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要按照公正、透明、竞争的原则,改革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评审制度,重点支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20)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评价哲学社会科学要注重原创性,注重实际价值,推动理论创新,推动理论与实际结合。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奖励制度,把奖励与充分调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与鼓励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结合起来,与促进理论成果更充分地运用于党和政府决策、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奖励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重大科研成果。依法保护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产权。
六、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求必须建设一支宏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
(22)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立既能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又能发挥市场作用的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要推行聘用制,改革职称制度,完善职称评聘体制,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要完善分配制度,重实绩、重贡献。
(23)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精神劳动,全社会都要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自觉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七、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24)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要努力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熟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25)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运用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中,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保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费和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每年都有增加。
(26)要正确处理思想理论领域的问题。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不要把学术探讨中出现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学术问题。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没有禁区,理论宣传和教学要有纪律。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要重视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宣传阵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引进。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各类协会、研究会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管理,加强对互联网上哲学社会科学网站和论坛的引导和管理,使其健康发展。
(27)党委和政府要密切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广交朋友,增加了解、增进感情,树立服务意识,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