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下午,武昌理工学院思政课部举行集体备课研讨会,校党委书记汪继平教授、通识素质教育学院院长蔡贤浩教授、江夏区乌龙泉矿学校陈娟校长、江夏区教研室思政课教研员万守洪出席会议,武昌理工学院全体思政课部和特色课部教师参加研讨会。会议由通识素质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博豪主持。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校党委汪继平教授对思政课部教师提出3点要求,一是思想上要提高认识,思政课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二是态度上要真学真信,要带着信仰学,要联系实际学,做到学思悟践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在工作上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上,讲好每一堂思政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金课。
思政课部主任曾晓辉同志就思政课部集体备课谈了几点意见,他指出,集体备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创新集体备课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打造金课。他强调,思政课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备课。一是要进行纵向备课,把大中小学教材联系起来,了解学生曾学过的内容,确定大学讲课的重难点;二是要进行横向备课,要把大学里开设的4门思政课联系起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交叉;三是分课程备教材,明确每门课每个单元的重难点。
江夏区乌龙泉矿学校陈娟校长就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程进行介绍。陈娟校长从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小学高年段的《品德与社会》谈起,内容涉及小学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此外,她还对2016年秋季学期开设的《道德与法治》的新课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乌龙泉矿学校的实际做法进行了讲解。
江夏区教研室思政课教研员万守洪就初高中开设的思政课程进行介绍,内容涉及初高中课程的开设、教材的选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学阶段是学生‘拔节孕穗’的重要阶段,是承接小学与大学的关键人生节点”,万守洪教研员指出,“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尤为重要,面向中学生的思政课要以知识点和“情感”的温度相结合,中学思政课必须把中学阶段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在第一位。”
思政课部张翠萍老师表示,了解中小学各阶段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利于大学思政课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她还表示,集体备课对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就如何进行备课,张翠萍老师指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备原著、备经典,要及时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将讲话精神和中央文件精神融进课堂。要以教材为遵循,吃透教材、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要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识素质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博豪作集体备课研讨会总结发言。他说,本次思政课部集体备课研讨会,内容丰富、切入点新颖,希望我校所有的思政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小学思政课的具体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育人水平,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http://www.wut.edu.cn/html/news/2019/0622/1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