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适素质教育学院

《江汉论坛》主编陈孝兵与我校教师讲解学术规范及投稿技巧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8-04-17 阅读:

     

    (通适素质教育学院消息  贺嘉贝来稿)4月11日下午,《江汉论坛》编辑陈孝兵老师做客我校报告厅,围绕“学术期刊、学术规范与投稿技巧”为与会的二百多名教师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活动由科研处曾繁华处长主持。

    讲座伊始,陈主编表示自己从事期刊编辑30年,准备从从业者的角度与在座的各位老师进行一些交流,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讲座中,陈主编以中外期刊的差异对比为开端,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了国内期刊评价体系的现状,并围绕期刊业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国内目前期刊自身的导向主要是以南大发布的核心期刊为主流,与其并行的还有北大图书馆以及中国社会科学,三者之间相互有交叉。目前和科研教学相关的期刊不足3000种,且期刊同质化严重,栏目设置大同小异,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还带有地方特色。

    随后,就科研人员如何发表科研成果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1)文章选题要善于细化问题,要尽可能从小处着手,切记选题不要过大和空。

    (2)投稿前要考虑刊物的喜好问题,不要盲目投稿,才能成功的将成果转化。

    (3)当下市场“老八股文”优势不再,做学术探讨已不太合适。新的学术生态是走实证分析的道路,并建议在座老师结合自身情况来,数学能力弱的走规范性道路,要注重前沿文献的发掘,以及相关研究问题的判断,逻辑性等,鼓励老师们这方面还是很有市场的。

    (4)告诫各位老师摘要、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将决定一篇文章的命运,同时也是影响编辑判断的重要因素。并指出“在文献解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品位,引用一流的文献、有代表性的文献可以写出二流的文章,引用三流的文献,文章将没法看,文献的好坏决定了你论文的高度。”(5)针对我校具体情况,陈主编也给出建议,在选题阶段尽量多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界关注的去探索研究。积极关注各期刊年初、年末的征稿启示,多看期刊专栏,找一些好的选题,从而提高针对性。写好的文章要花功夫去查重,对文章的采用有好处。同时也提醒在座的各位老师,要注意期刊的审稿周期,防范虚假网站。

     

     

    最后,陈主编给各位老师准备了充分的提问解答环节,我校教师积极踊跃参与。就老师们提出的编辑反馈修改意见、审稿方式、文章征选标准、门槛以及发表文章理想的字数、参考文献的数量、质性研究的标准等问题陈主编一一进行了解答:

    现在稿件都是四审制,一部分稿件送外审,60-70%的稿件编辑部自己进行三审,对作者发来的纸质稿都会进行登记,好的稿子一个月之内是一定会联系并回复的。选中的稿件编辑才会给予修改的建议,同时也告诉各位老师对审稿时间不要等的太久。

    对参考文献数量建议是不少于50个,并解释到为了提高他引率,建议大家可以试试,在前几年很盛行这样做,但是知网检索功能改进后情况有所缓解。从作者的角度来说可以试试引用投稿的这家期刊的文献,不可否认是一个捷径,从编辑角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对思政老师们发表文章相对更辛苦给出建议,要结合其他学科视角,关注文章立意,写出复合型的文章将更受编辑们的青睐。

    对民办高校老师发刊数量不足给出建议:转换身份攻读博士学位,坚持重点攻克兴趣所在的方向,终会有收获。

    对老师们提出的质性研究的标准,陈主编说道:要做的厚重一点,大量挖掘文献精髓,给自己设置一个诵读60篇经典文献阅读的目标。打磨自己的框架,充分考虑每个部分的逻辑关系。

    现场在座的近200多名老师认真的聆听讲解,并不时用笔记录着。陈主编在讲座中旁征博引,紧扣现实,风趣幽默,以其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具的学者魅力博得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