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高章福)近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专题研讨会在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非专院院长王海涛、教务处副处长李耀宗、校督导室总督导蒋后国、非专院教学副院长王煊、思政课部主任徐时新及本学期担任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专题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落实学校教学信息化改革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总结本学期以来老师们进行教学信息化改革探索的实践经验,并针对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研讨,制定和完善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研讨会上,王海涛对“基础”课任课老师在本学期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传达了校党委书记涂方剑对思政课改革的要求。教务处副处长李耀宗就信息化改革实践中应把握好的几个关键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了集中指导。他指出,老师们要充分了解、熟悉信息化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几种模式,厘清课堂教学的两大版块(信息与技能),建议思政课老师可以承担部分成功内省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如建立班级QQ群,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平台实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平时作业和答疑进行网络化试点。据了解,非专院今年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外校的现成资源为我所用,实现资源共享,并进行期末考试改革。
本学期担任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任课教师王南芳、郭婷婷、李超峰、王飞、高章福也分别介绍了本学期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来所进行的改革尝试,交流了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如课前5分钟的学生自主发言;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制的考核激励机制;演讲赛、辩论赛等课堂互动环节的设置;班级QQ群、签到夹APP等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等。老师们也集中讨论了教学改革课堂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现有的教学视频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合班教学的大课堂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难度较大;目前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平台和硬件条件较差等。
非专院教学副院长王煊就下一阶段继续推进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改革作了明确部署,要求全体任课教师从四个方面落实推进改革成效:一、每位教师形成书面教学总结,精心准备、完成教学视频的录制;二、搜集整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思政课教学视频库、试题库;三、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与平台(QQ群、微信群、BBS等),积累教改经验;四、内化教改精神,提升教改实效。思政课部主任徐时新代表全体思政课教师表达了对学校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心声:将在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积累信息化改革的经验,努力打造具有武昌理工特色的思政课教学的新思路。校督导室总督导蒋后国表示将充分利用《督导简报》等校内媒体宣传、交流思政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
最后,王海涛院长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教学信息化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思政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发挥的必然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推进。目前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视频针对性不强、学生们积极性不够、老师们改革热情不高,这些都要引起重视。他强调,思政课要特别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教学信息化改革试点,要从几个方面推进。首先要探索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要在注意针对性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视频资料为我所用,要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多种形式让学生注重课外学习,还要特别注意教学设计,强化讨论、辩论,让学生真正将思政课的理论要求内化为自身素质并外化为现实行为,后期将逐步开发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视频课。其次,要注意课堂管理的信息化探索,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技术推进课堂管理改革,还要做好考试方式的信息化改革。他特别强调,老师们要跟上时代潮流,积极推进改革,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整合各类资源,探索新的方式,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努力开创出我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