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考核文件我分管工作为教学(84分)、科研(16分)管理两大项。教学工作比较复杂又包括:思政课部、特色课部、体育课部的日常教学管理;二是测评中心、考研中心(五月份新增加的)和非建制特色班(两届精英领袖班、卓越女性班集训营)训练中心(概括为“三部三心”)。在教学科研方面抓了以下几项亮点工作:
1.七门课程教学改革:《桥牌基础》申报省精品在线课程、在建《成功内省》校级精品视频课程、《就业指导》实行“大组”专题课程改革、《思修》《毛概》等4门思政课实行教学、考试、学生互动的全部信息化改革。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太极拳比赛、《成功内省》演讲比赛,王南芳获得学校三等奖创我院历年在学校排名最好成绩。
2.体育比赛获奖数量与质量双创历年最佳成绩:游泳队获17项第一名,7项第二名;武术队获2项第一,2项第二。特别是今年6月21日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唯一代表接受教育部三位专家组进校检查,获得教育部专家组好评。
3.科研与教学研究获得数量与质量双重突破:曾晓辉老师的课题《习近平供给侧改革思想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6JD710012,实现了学校该项目零的突破,王煊的应用类科研成果《共生理论下湖北省圈域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以京山生态园区为例》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鄂教思政函【2016】6号文,实现了学校此项获奖零的突破。
一、教学管理
(一)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抓通适课教学管理
1.申报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桥牌基础》,在中国慕课平台开辟武昌理工学院网络空间,先期作为学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一是分析优势、遴选、定位课程。将已开设13年之久获奖很多的《桥牌》特色智力体育、大众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从众多通适课里筛选出来;二是组建团队班子成员。推广建设桥牌课程需要人脉和资金支持,将赵校长作为课程负责人,在我校现有专业教师人数不足的条件下,引进湖北工程学院、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专业教师参与建设;三是及早启动教学资料建设:申报书、视频录制、教学大纲、日历、PPT、课程导学等教学资料建设与积累。
2.推进校级精品视频课程《成功内省》建设、推进校级优质课程《毛概》《思修》教学信息化建设。《成功内省》是我校成功素质教育品牌课程、特色课程,学校每年投入课程教学经费十几万元建精品课程,实行微视频公开示范课形式,将课程导入、学生研讨、学生演讲、教师点评、教学反思、内省成果分片段录制,制定了课程建设计划,获得赵校长批示“很好!”。另外2门《马原》《纲要》作为学院优质课程,共四门思政课程全部信息化教学,全部试题库无纸化考试(机考),进入学校“博学题库”软件的建设开发程序,三习题、作业、三问等全部资料包括网络平台互动已实现信息化。《毛概》《思修》还是全校信息化教学的试点课程,两位课程负责人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外派出去学习。思政课部召开信息化教学研讨会4次以上,总结推广教师实践经验。蔡贤浩教授的《四步并进创新思政课教学与管理》在学校督导简报、学报、学校素质教育研究所简报、学校网站、湖北省教育厅网站等媒体广泛传播,影响较大,反响较好。今年暑假学校校园文明建设涉及大量的思政教育类支撑材料,老师们加班圆满完成任务,支持了学校的发展建设。
3.《就业指导》特色课程继续实行“大组”教学方法改革:“专题讲座+视频教学+分组讨论+模拟实训”,采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团队模块化巡回讲座,集中命题,统一考试,并采用改革效果评估。任课教师通过试讲竞争上岗,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做到一期一总结,学期开课有研讨、期中有座谈会交流、期末有总结。还召开全校承担该课程的兼职素质导师教学工作指导与培训会议,传达学院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课堂管理及备课要求,讨论、修订《就业指导》课堂管理和成绩管理(平时、期末和实践)的具体实施方案。上学期设计调查问卷按照50%抽样比例发放调查问卷268份,A级(90分以上)满意度达到58%;AB(80分以上)满意度是89.37%,ABC(60分以上)满意度达98.31%,不满意度(60分以下)为1.69%。
4.体育课程建设就是靠项目比赛获奖数据说话,比赛获奖数量与质量双突破:游泳队获17项第一名,7项第二名;武术队获2项第一,2项第二;啦啦操队获2个奖项;田径队获二十奖项,团体总分第四名,男团第四名,女团第六名。今年的运动会开幕式更是耳目一新,团体操创新效果突出。今年6月21日学校体育教学作为湖北省唯一民办高校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进校检查,我们加班加点组织材料积极迎检,获得三位专家的一致好评。
·
年初,我们与其他学院横向比较,考虑到思政课部、体育课部、特色课部的显著差异性,以“人有我优”的思路将教育活动的有成效开展定位为重点和亮点工作来抓。教研活动是教学与科研的衔接点,是获得教研科研成果的有效路劲;是教师们相互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实践平台。学院的做法就是牢牢抓住教研活动“计划”与“成效”的两个端点,重源头抓选题,重视选题的研究性、深度、问题-任务导向性与实效性;“来回修订”使院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师三个层级都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在教研室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各系教研活动计划初稿,再由院领导牵头反复修改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定稿:制定统一标准要求、统一格式对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计划进行审核,多次召集系主任会议审议、修改教研活动计划,在成果备注栏目将每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做标题支撑材料备注,确保本学期各项教研活动“不走过场”、有效开展。
(三)创新性制定实施特色班建设方案
学院有“精英领袖”特色班和“卓越女性”特色班。特色班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从制定培养方案到招生宣传到开班、结业、聘请教师开课、学生和教师座谈会、教学反馈等事事俱全。在“青年领袖(一期)”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运行实际将“青年领袖(二期)”方案进行调整,召开“青年领袖”特色班座谈会,择优聘请名优教师上课。与宣传处合作举办“青年领袖”特色班征文20余篇,甄别审稿定稿在学校校报开辟特色班成效宣传专刊以扩大影响。
特别是在特色班实践环节,学校缺乏现成的资源和开班经验套路,每次活动都需要冥思苦想“抠破脑壳”精心设计组织。目前,“青年领袖(一期)”21人获得30学分已顺利结业。卓越女性班方案经过几度修改,制定了新的卓越女性班专科、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已做好了下学期教师聘请,按期开班的准备。
(四)测评工作
项目
|
|
创新
|
特长
|
|
军训
|
教育
|
社会
实践
(重修)
|
合计
7. 门
|
人数
|
13261,
13267
|
648,
|
7752
|
8361.
9205
|
3614
|
3614
|
3992,
1842
|
20.
门次
|
完成了近3年来的测评分析报告,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五)考研工作
今年五月学校在我院设立考研管理中心,我兼管此项工作。草拟了学校考研管理办法,学校颁发了26号文件,学院启动2015级考研英语、考研数学开班,启动2014级考研政治开班。全校学生报名踊跃,共计1327人次报名,开设12个教学班,从聘请教师到协调找教师、订教材、排课,到顺利开班。拟定了以“教学值班制度”、“简报通报制度”和“退出备案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从严管理办法。给大学一年级新生制作了《考研须知》,发放3000余册,全学期制作《考研简报》2期,召开考研班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安排期末考试。
二、科研管理:抓平台建设与科研规划
以省级平台“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办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主要依托开展教研科研攻关,集结思政课部、体育课部、特色课部三个研究团队,主攻教学改革与创新、成功素质教育、育人实践三大研究领域,体育课部以申报桥牌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为切入点,加强校校合作,提升桥牌文化传播与课题研究力度。学院还结合教师个人的教研与科研规划,规划出学院未来五年的《教师科研教研选题指南30项》。今年教师申报省级以上项目11项,立项3项,曾晓辉获批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校级课题申报9项,获批5项;发表论文22篇,中文核心2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
我个人出版专著1部,发表中文核心论文一篇,指导学生发表论文一篇。
三、提升学院软实力
为提高学院的能见度和影响力,本年度组织教职工在学校校内各类文宣窗口发表教研论文,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王海涛、王煊、蔡贤浩、曾晓辉4篇;组织精英领袖特色班学生举办征文专栏,利用校报、广播、网站展示培养成效和特色班风采;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成功内省》演讲比赛、体育《太极拳》比赛多场,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目的。我院青年教师代表王南芳在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超过预期战胜多名对手取得建院以来的最好成绩,为学院争取了荣誉。
非专院教学副院长王煊
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