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素质教育“三维”育人理念指导下,为规范教学管理,贯彻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继续实施“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精神,学院领导班子认真研读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要点》,结合学院实际,在按学校本科“合格”评估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拟定本学期的重点工作:
一、重源头抓选题,夯实教研活动
认真拟定各教研室活动计划,从选题源头把好教学研究质量关,控制选题的问题导向性、可操作性、时效性、实用推广性,确保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在选题内容的研究性及任务导向性上下功夫,做到主题明确、中心发言人落实,确保教研活动运用有实效,支撑材料齐备,为完成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为迎接学校“合格”评估和年终学校“教指委”考核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定目标抓举措,创新课程改革
要顺应“互联网+思政课+体育课+特色课”的教学改革新要求,根据学校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进程,采取集体备课、团队研讨、个性特色教学等举措,探究“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与思政课、特色课及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与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确定以下课程改革目标:
1.拟定省级精品视频课程建设目标:整合学校优势资源,申报立项《桥牌》智力体育课程为湖北省精品视频课程;
2.拟定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概)》学院优质课程为重点,加大力度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3.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慕课”视频教学改革试点,拟定改革目标和成效检验标准;
4.拟定开发“思政课在线考试系统”,建设思政课程网络考试题库;
5.抓省市国家各类体育竞赛平台,以运动项目为抓手组建比赛团队,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文化正能量的传播;
6.开展校级《就业指导》课程“专题教学+视频教学+分组讨论+模拟实训”的教师团队“大组”教学方法改革,并进行改革效果评估;
7.以《成功内省》、《创新教育》课程为牵引,重点抓好各门特色课程教学档案建设,为创建省级特色课程积累素材。
三、打基础抓常规,提升质量工程
向每一门课程要质量, 向每一堂课要质量,向每一位教师要质量。以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为契机,完成一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精彩一课”(微课录制、上网)的录制。
1.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按 16 学时 1 学分完成理论课教学大纲编写工作;
2.严格课堂纪律管理。切实落实《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基本规定》,严格执行课堂“人机分离”的管理办法。
3. 完成课程档案建设。本学期完成“一个专业一本书”,汇编目录包括:课程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三习”题库、素质考试题库等。
4.抓教风、学风、考风建设。教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始终,做到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建平台抓特色,迎接“合格”评估
1.抓平台建设与科研规划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学院以省级平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办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主要依托开展教研科研攻关,集结思政课部、体育课部、特色课部三个研究团队和心理咨询中心、素质测评中心研究成员,主攻教学改革与创新、成功素质教育、育人实践三大研究领域,结合教师个人的科研规划与教研规划,拟出学院未来五年的《教师科研教研选题指南(含30项)》,号召教师组团开展科研活动。
2.抓特色班建设与成效展示
认真落实“青年领袖”特色班人才培养方案,召开座谈会倾听学生对前期学习效果的总结及后期学习安排的意见与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1)学院与学校宣传处联合开展《武昌理工学院青英领袖特色班风采》专栏,在校报、网站、广播宣传,充分展示“青年领袖”特色班成效,为下届继续招生做好准备;
(2)聘请校长赵作斌教授、聘请成功校友给该班做《领导科学与艺术》课程实践讲座,聘请学校顾问吴开胜教授、博士蔡贤浩教授做《人生哲学》讲座;学院领导团队亲自开讲《头脑风暴》和《周末讲坛》课程;
(3)开展企业社会实践调查与暑假农村社会实践调查,并分组撰写调研报告整理后结集出刊,形成调研成果。
3.抓“评估”指标分解与任务落实
学院动员全体教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敬业精神做好学校“合格”评估准备工作。将一级指标“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教学质量”分解为7项二级指标和多项“目标观测点”,细化支撑材料目录,拟定进程安排表,分别落实到责任人,并计划派员前往同类高校学习,确保评估工作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