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的大班教学集中体现在非院的课程上,一个授课班级基本都在一百人以上,这给教学效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讲小话等现象层出不穷,课堂效果因此也大打折扣。如何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强课堂吸引力,创建和谐课堂这一问题成为所有授课教师的当务之急。
特色课部就这一问题做过各种尝试,要想增强大班教学的课堂吸引力,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色课部有许多课程内容是比较枯燥的,理论性也很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以理论讲解为主的话,势必会激发学生想睡觉的欲望。书本的内容是死的,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教师的授课内容可以是活的。对于成功素质培育、汉语基础训练等课程来说,就是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适当扩充一下课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那种纯粹为将理论而讲理论的做法是不可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盲点适当地进行现场扩充,善于发问,让学生去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构建和谐课堂。
二、丰富学习材料,增强教学适宜水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大班教学的教师而言,一方面要在课下积极备课,通过各种媒体、网络等渠道寻找授课案例及相关视频;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施教,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讲述同样的内容。专科与本科、艺术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因地制宜,授课之前深入了解学生,真正做到授课有针对性,授课行为有可行性。
三、创新课堂模式,加强师生互动。“满堂灌”这个词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不陌生,这种授课模式是长期以来中国教学课堂上最流行的模式之一。单纯地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形式是学生所不乐意见到的。教师辛辛苦苦地讲,学生辛辛苦苦地听,从来不会有自己的思想,更谈不上内化。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自身的言语符号(即讲授)和非言语符号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信任,促进学生主动与老师的交流,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适当地提问或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自主去思考问题。同时也可以完全转变师生舞台,上课时把讲台交给学生,教师则充当听众,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还他们自由的思想,共同探讨教材中的重要问题。( 韩亚琼,特色课部教师 )